這樣的問題并不罕見——充電樁功率高、數量多,但變壓器選型時只看“總功率”,忽略了實際運行中的動態因素,導致要么“小馬拉大車”設備過載,要么“大馬拉小車”浪費成本。
今天我們就以“10臺320kW充電樁”為例,拆解變壓器容量的科學計算邏輯,并給出最適配的配置方案。
很多新手建站時會直接認為:“10臺320kW=3200kW,所以選3200kVA變壓器”。但事實上,變壓器的實際容量需根據充電系統的“有效功率”匹配,關鍵要看三個核心參數:
充電站的充電樁不會24小時全部滿負荷工作。根據《電動汽車充電站設計規范》(GB 50966-2014),不同場景的同時使用率差異很大:
非核心區域(如郊區、社區):高峰時段(晚6-9點)同時使用率約50%-70%;
核心商圈/高速服務區:同時使用率可達80%-90%(但電網壓力大,需提前報備);
新建站點初期(運營3個月內):同時使用率普遍低于50%(用戶習慣培養期)。
取值建議:保守估計,非核心區域新建站取60%;核心區域成熟站取80%。
變壓器自身有損耗(銅損+鐵損):
負載率<30%時,鐵損(空載損耗)占比高(約占額定容量的1%-2%);
負載率60%-80%時,綜合效率最高(約95%-98%);
負載率>90%時,銅損(負載損耗)激增,效率下降至90%以下。
因此,變壓器的輸入功率需略高于充電樁的輸出功率,才能保證有效供電。
充電樁屬于感性負載(電流滯后電壓),功率因數(PF)普遍在0.9-0.95之間。若不校正,變壓器實際能帶動的有功功率會打折扣(無功功率占比過高)。
以10臺320kW充電樁為例,假設:
同時使用率=60%(非核心區域新建站);
變壓器負載率=70%(高效區間);
功率因數=0.92;
系統效率=95%(負載率70%時的綜合效率)。
實際需匹配的變壓器容量計算如下:
算清總需求后,很多人會直接選一臺4000kVA箱變。但實際運營中,“雙臺2000kVA”的配置正在成為新趨勢,原因有三:
以市場主流的10kV歐式箱變為例(含運輸、安裝調試):
單臺4000kVA箱變:落地價約85萬元(重量超15噸,需大型吊車+專用場地);
雙臺2000kVA箱變:總價約60萬元(單臺30萬×2,重量8噸/臺,普通貨車運輸+小場地即可)。
看似貴了25萬?但別急——
場地成本:單臺大箱變需15㎡以上硬化場地,雙臺小箱變僅需10㎡(分兩側布置),省5㎡租金/年;
擴容成本:若未來新增5臺320kW樁(總需求增至4800kW),單臺4000kVA需更換為6300kVA(約120萬),雙臺2000kVA只需加1臺2000kVA(30萬),省90萬;
維護成本:單臺大箱變故障時需整體停機維修(影響10臺樁),雙臺小箱變單臺故障時,另一臺可頂替5臺樁(僅影響5臺),運維效率提升50%。
接近變壓器的“安全上限”(長期90%負載會導致繞組發熱,壽命縮短3-5年)。
而雙臺2000kVA箱變采用“主備+動態分配”模式:
正常時段:每臺帶5臺樁(負載率≈50%,處于高效區間);
高峰時段:一臺帶7臺樁(負載率≈70%),另一臺帶3臺樁(負載率≈30%);
故障應急:一臺滿載(2000kVA帶9臺樁,負載率≈90%,僅限短時)。
這種設計讓變壓器長期運行在60%-80%的最佳效率區間,壽命延長至10年以上(單臺大箱變僅5-7年)。
國網《電動汽車充電站設計規范》明確要求:“重要充電站(單日充電量>5000kWh)宜采用多臺變壓器分散供電”。10臺320kW樁的單日最大充電量約24000kWh(按10小時運營算),屬于“重要充電站”,雙臺配置更符合政策導向,驗收通過率更高。
回到案例:10臺320kW充電樁,理論總功率3200kW,實際需匹配約4000kVA(按上述參數計算)。
若選單臺4000kVA箱變:負載率長期85%-95%(接近極限),繞組發熱嚴重,故障率高;
若選2臺2000kVA箱變:平均負載率50%-70%(高效區間),設備壽命延長,且支持未來擴容。
在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突破40%的今天,充電站早已不是“建起來就行”,而是要“建得聰明、用得長久”。10臺320kW充電樁配2臺2000kVA箱變,表面看是“多花點錢”,實則是“省了未來的麻煩”——更低的綜合成本、更穩的運行體驗、更靈活的擴容空間,這才是充電站“賺錢機器”的核心密碼。
如果你正在規劃充電站,遇到“變壓器容量怎么選”“單臺還是多臺”這類難題,歡迎在評論區留言(附站點位置、預估流量),我們幫你免費做一份“定制化箱變配置方案”!
互動話題:你見過的充電站,變壓器配置最“踩坑”的是哪種?評論區聊聊~
(注:文中數據基于主流市場調研,具體配置需結合實際場地、電網條件調整,建議咨詢專業電氣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