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發改委聯合國家能源局、工信部、交通運輸部共同發布《關于促進大功率充電設施科學規劃建設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引發充電樁行業廣泛關注。這份文件圍繞“大功率充電設施”的規劃建設,提出了9項具體措施,其中與運營端直接相關的核心內容,老郭幫大家梳理如下:
一、2027年目標:大功率充電設施要“跑起來”
《通知》明確提出:到2027年底,全國范圍內單槍充電功率250kW以上的大功率充電設施(含液冷超充)要超過10萬臺,同步推動服務品質和技術應用迭代升級。
劃重點:
250kW是“液冷超充”的核心門檻(普通快充樁多為120-180kW),這一目標直接指向“重卡貨運、長途運輸”等高功率充電需求場景;
“液冷超充”因能解決大電流充電時的散熱問題(避免槍頭過熱),是大功率充電的主流技術方向,政策明確支持其規模化落地。
二、布局原則:因地制宜,適度超前
政策強調,大功率充電設施的建設需結合場景需求,堅持“科學合理、適度超前”原則。
怎么理解“適度超前”?
比如物流園區、高速服務區、港口等重卡/商用車高頻場景,需提前規劃大功率充電位(如預留240kW以上樁位),避免后期因需求激增導致“有車無樁”;
普通乘用車充電站可按“10%-20%比例”配置大功率樁(如10臺快充樁中配2臺240kW),兼顧效率與成本。
三、專用場景:重卡貨運+多元融合
針對重卡貨運、工程車輛等專用場景,《通知》提出兩大關鍵方向:
建設專用大功率充電設施:
重點在物流園區、港口、礦山等區域,布局適配重卡的超充樁(單槍功率普遍300kW-500kW),解決“充電慢、排隊久”的痛點(重卡充滿電需1-2小時,普通樁需6-8小時)。
場景融合提升收益:
鼓勵充電場站與餐飲、便利店、汽車美容等業務結合,打造“充電+服務”綜合體。例如:司機充電時可就餐、購物,場站通過多元服務提升單客收入(某案例顯示,融合后場站日均營收提升30%)。
四、運營保障:10年以上長租期穩預期
針對充電場站“用地難、回報周期長”的痛點,《通知》明確:鼓勵地方政府、業主單位給予充電場站10年以上租賃期限,保障運營主體長期穩定經營。
為什么重要?
充電樁投資回報周期約5-8年(大功率樁因成本高,周期更長),10年以上租期能降低運營商的資金壓力,吸引更多社會資本入場;
長期穩定的場地保障,也有利于運營商提前規劃設備升級(如未來替換更高功率的樁),避免“短租期內重復投入”。
政策影響:行業將迎“大功率時代”
這份文件的出臺,標志著充電樁行業正式從“普通快充”向“大功率超充”加速轉型。對運營商而言,抓住政策紅利的關鍵是:優先在重卡/商用車場景布局大功率樁,同步探索“充電+服務”融合模式,并爭取長期穩定的場地支持。
老郭提醒:如果正在規劃充電站,不妨重點關注當地政府對大功率樁的補貼政策(部分省份已出臺“按功率補貼”細則),結合自身場地資源,搶占行業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