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卡充電站的運營管理中,電能損耗(簡稱“電損”)是一個直接影響經濟效益的關鍵指標。理解電損的正常范圍及其構成,對于控制運營成本、提升場站效率至關重要。作為充電樁箱變廠家之一,江蘇中盟電氣詳細解析重卡充電站電損的主要來源及其合理范圍。
一、電損的正常范圍
綜合行業實踐和主要設備性能,一個設計合理的重卡充電站,其整體電損率通常在8%-13%之間被認為是正常的。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重卡單次充電量巨大,其運營良好的場站往往能將電損率控制得相對更低,理想狀態下可達到7%-8%左右。這意味著,如果從電網購入100度(kWh)電,實際能有效供給給卡車的電量大約在92度至93度之間。因此,科學管理和降低電損是提升場站盈利能力的重要環節。
二、電損的主要來源
充電站的電損并非單一因素造成,而是由多個環節的損耗疊加而成,主要來源于以下四個方面:
變壓器損耗:核心設備,影響顯著
來源與影響因素: 這是電損的主要構成部分之一。損耗大小與變壓器的型號、材質、額定容量以及實際運行負載、環境溫度密切相關。
型號演進: 常見的油浸式變壓器型號如S11、S13、S20,其空載損耗和負載損耗依次降低(即型號越新,能效等級越高,損耗越低),但相應的購置成本也越高。
材質差異: 材質是決定損耗的關鍵。全銅繞組變壓器(銅變) 的損耗率相對較低,通常在2%-3% 左右;而鋁繞組變壓器(鋁變) 的損耗則較高,一般在3%-5% 范圍。
選型建議: 對于用電負荷巨大的重卡充電站,強烈建議選用銅制箱式變電站(銅變)。雖然初始投資較高,但其顯著降低的長期運行損耗帶來的電費節省,能更快收回成本并提升整體收益。
線纜損耗:距離與質量的博弈
來源: 電流在從變壓器輸送到充電樁,以及充電樁連接車輛的電纜中流動時,因導體電阻產生的熱量造成的能量損失。
影響因素: 損耗率通常在0.5%-1% 之間。損耗大小與電纜的長度、截面積(線徑)、材質(銅/鋁)以及流經的電流強度直接相關。 簡單來說,總線纜距離越長、線徑越小(截面積不足)、電流越大,產生的線損就越高。
優化方向: 合理規劃場站布局,盡可能縮短供電距離;選用足夠截面積的優質銅芯電纜;確保連接端子緊固,減少接觸電阻。
充電樁自身損耗:轉換效率是關鍵
來源: 充電樁內部在將輸入的交流電(AC)轉換、調節為適合車輛電池充電的直流電(DC)過程中(AC/DC轉換),以及內部元器件(如風扇、屏幕、控制電路)運行所消耗的電能。
損耗范圍: 一線品牌的大功率直流快充樁,其自身的轉換損耗率(即1-轉換效率)通常在5%左右。 這意味著其綜合轉換效率(AC to DC)約為95%。技術、散熱設計和元器件質量直接影響這個數值。
選型注意: 選擇轉換效率高、散熱性能好的知名品牌充電樁是控制這部分損耗的基礎。
其他輔助設備與待機損耗:不容忽視的細節
來源: 場站內的照明系統、監控設備、雨棚風機、空調(如有)、站級監控系統、部分充電樁待機狀態下的功耗等。
影響: 這部分損耗相對分散且不易精確計量,但累積起來也不可小覷,尤其在非充電時段。其占比取決于場站規模和設備配置,通常包含在上述整體損耗估算中。
管理措施: 采用節能燈具、優化空調運行策略、選擇低待機功耗設備、在低峰期合理關閉非必要設備。
三、總結與建議
重卡充電站的電損是運營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8%-13%的總損耗率是行業普遍認可的合理范圍,優秀運營的重卡場站可努力將目標設定在7%-8%。電損主要來自變壓器、線纜、充電樁轉換以及輔助設備四大環節。其中,選用高效銅制變壓器(S13/S20型)、合理規劃線纜布局(縮短距離、增大線徑)、采購高轉換效率的充電樁,是降低核心損耗的關鍵措施。
管理者應定期監測和分析場站的電能計量數據(電網側輸入電量和充電樁側輸出電量),精確計算實際損耗率,并針對損耗過高的環節進行排查和優化。通過精細化管理和持續改進,有效控制電損,對于提升重卡充電站的投資回報率和市場競爭力具有直接的現實意義。